商品属性:
产品名称 | 小鼠原代骨骼肌成纤维原代细胞 | 货号 | EY-XY3689 |
英文名称 | Skeletal Muscle Fibroblasts Cells | 规格 | 5x105cells/T25或1mL冻存管 |
形态:成纤维细胞样
培养基: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wan全培养基
传代比例:传代建议1:2传代,1:2传代是1个T25瓶传2个T25瓶或2个6cm皿

细胞基本属性:
种属来源:小鼠
组织来源:骨骼肌组织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产品规格:5x105cells/T25或1mL冻存管
培养条件气相:95%空气+5%二氧化碳;温度:37℃
换液频率:每2-3天换液一次
消化液:
产品货期:5-6周左右
运输方式:T25培养瓶/顺丰快递(包邮)
供应限制:仅限于科学研究,绝不可作为动物或人类疾病的治疗产品使用
背景介绍:
小鼠原代骨骼肌成纤维细胞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采用胶原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制备而来,小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分离自四肢肌肉组织;骨骼肌又称横纹肌,肌肉中的一种,约占全身重量的40%。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肌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属于横纹肌,横纹肌还包括心肌与内脏横纹肌,其中骨骼肌主要分布于四肢。每块肌肉都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在躯体神经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肌肉可根据共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和作用等命名。依形态命名的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状肌等。骨骼肌成纤维细胞呈纤维状,不分支,有明显横纹,核很多,且都位于细胞膜下方。骨骼肌间质中有很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成纤维细胞较大,轮廓清楚,多为突起的纺锤形或星形的扁平状结构,其细胞核呈规则的卵圆形,核仁大而明显。成纤维细胞功能活动旺盛,细胞质嗜弱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实现跟纤维细胞的互相转化;成纤维细胞对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坏死和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刚分离的成纤维细胞呈圆形、折光性良好,悬浮于培养基中。30min细胞贴壁,其中部分开始伸出伪足,表现为小的突起;6h后细胞基本贴壁,伸展成梭形,胞核清晰,分布较均匀,散在生长,不聚集成团;细胞排列紧密,有的交叉重叠生长,平坦、胞体较大,细胞质透明,细胞核较大,呈椭圆形,颜色淡。细胞融合,并彼此连接成网状;细胞呈突起的纺锤形或星形的扁平分布。
注意事项:
1.收到细胞后,若发现干冰已挥发干净、冻存管瓶盖脱落、破损及细胞有污染,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2.收到细胞先不开瓶盖,瓶身擦拭酒精后放在培养箱静置2-4小时(视细胞密度而定)稳定细胞状态。接着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对细胞进行不同倍数拍照(建议收细胞时就整体外观拍一张照片,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和是否有漏液情况,随后在显微镜下拍下细胞状态,100*,200*各一张),观察记录细胞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污染情况。作为我方进行销售依据。
3.由于细胞状态受环境、操作和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故本公司只保证客户收到细胞后一周内的细胞状态,故客户需要售后时需出示收到细胞的时间证明及客户提供收货时间和发现问题后客服人员沟通的时间证明,期间间隔时间不能大于7天。
4.所有动物细胞均视为有潜在的生物危害性,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台内操作,并请注意防护,所有废液及接触过此细胞的器皿需要灭菌后方能丢弃。
5.客户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有任何可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

公司正在出售的产品:
比氏肠微孢虫染料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Beta-TC-6小鼠胰岛素瘤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2型前病毒PCR检测试剂盒 | 人Naive T cell 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2型前病毒PCR检测试剂盒价格 | 人NK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2型前病毒探针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人Treg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前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 | 人T淋巴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前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 | 人白细胞介素10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前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 人白细胞介素1β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 | 人白细胞介素4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 | 人鼻腔黏膜上皮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通用PCR检测试剂盒直销 |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型PCR检测试剂盒 | 人白细胞介素8 |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型前病毒PCR检测试剂盒 | 人白细胞介素IL-6 |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探针法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 | 小鼠原代骨骼肌成纤维原代细胞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M群A型染料法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 |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永生化 细胞专用培养基 |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M群A型探针法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 | 人鼻黏膜成纤维细胞 |
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培养有含义、培养过程、培养结果和应用四个方面区别:
一、含义不同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也称初代培养。原代培养是将培养物放置在体外生长环境中持续培养,中途不分割培养物的培养过程。
传代培养是指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的过程。
二、培养过程不同
原代培养将动物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离散成单个细胞(常用,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培养过程相对复杂,培养条件要求也高,在所有的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保持培养物及生长环境的无菌。
传代培养是在原代细胞基础上通过等物质消化后继续用于细胞培养的细胞,它与原代细胞具有相同核型。这类细胞在体外可以无限制分裂。一般普通培养条件下都容易生存,传代细胞容易增殖。但也要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所有操作要尽量靠近酒精灯火焰。每次最好只进行一种细胞的操作。
三、培养结果不同
原代培养细胞会分裂。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细胞接种后一般几小时内就能贴壁,并开始生长,如接种的细胞密度适宜,5天到一周即可形成单层。
传代培养一般传到40到50代。一般情况,传代后的细胞在2小时左右就能附着在培养瓶壁上,2到4天就可在瓶内形成单层,需要再次进行传代。
四、应用不同
原代细胞培养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利用此方法还可直接服务于临床实践。例如,用从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该培养细胞进行抗癌药物的筛选,来帮助选择化疗方案。
传代培养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如口腔医学领域重新构建结构复杂的牙根,还有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技术,可多次获得有效地细胞克隆,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增加了可分析核型数量,提高了产前诊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