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属性:
产品名称 | 小鼠原代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 | 货号 | EY-XY3616 |
英文名称 |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 规格 | 5x105cells/T25或1mL冻存管 |
形态:内皮细胞样
培养基: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wan全培养基
传代比例:传代建议1:2传代,1:2传代是1个T25瓶传2个T25瓶或2个6cm皿

细胞基本属性:
种属来源:小鼠
组织来源:主动脉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产品规格:5x105cells/T25或1mL冻存管
培养条件气相:95%空气+5%二氧化碳;温度:37℃
换液频率:每2-3天换液一次
消化液:
产品货期:5-6周左右
运输方式:T25培养瓶/顺丰快递(包邮)
供应限制:仅限于科学研究,绝不可作为动物或人类疾病的治疗产品使用
背景介绍:
小鼠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胰蛋bai酶-胶原酶联合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并通过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筛选制备而来,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自主动脉组织;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其运行路径为:升主动脉起于左心室,至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弓行向左后至第4胸椎体下缘移行为降主动脉;在第12胸椎体高度穿膈的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以上为胸主动脉,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在骶髂关节高度分为髂内、外动脉。主动脉内皮细胞是覆盖在主动脉内面的单层细胞,可分泌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而保持血管稳态,当其受到炎症或其它因素刺激后稳态被破坏而导致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主动脉内皮细胞已成为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工具。内皮细胞或血管内皮是一薄层的专门上皮细胞,由一层扁平细胞所组成。它形成血管的内壁,是血管管腔内血液及其他血管壁(单层鳞状上皮)的接口。内皮细胞是沿着整个循环系统,由心脏直至最小的微血管。主动脉内皮细胞(aortic endothelial cells)组成了主动脉内壁,并持续受到血流剪切应力的影响。内皮细胞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分泌不同的内皮因子并进而影响血管收缩和生长。主动脉内皮细胞也调节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来控制和精确调节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体外培养的原代主动脉内皮细胞可有效地帮助研究者研究内皮功能失调的机理,动脉粥样化等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发展新的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1.收到细胞后,若发现干冰已挥发干净、冻存管瓶盖脱落、破损及细胞有污染,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2.收到细胞先不开瓶盖,瓶身擦拭酒精后放在培养箱静置2-4小时(视细胞密度而定)稳定细胞状态。接着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对细胞进行不同倍数拍照(建议收细胞时就整体外观拍一张照片,观察培养基的颜色和是否有漏液情况,随后在显微镜下拍下细胞状态,100*,200*各一张),观察记录细胞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污染情况。作为我方进行销售依据。
3.由于细胞状态受环境、操作和运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故本公司只保证客户收到细胞后一周内的细胞状态,故客户需要售后时需出示收到细胞的时间证明及客户提供收货时间和发现问题后客服人员沟通的时间证明,期间间隔时间不能大于7天。
4.所有动物细胞均视为有潜在的生物危害性,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台内操作,并请注意防护,所有废液及接触过此细胞的器皿需要灭菌后方能丢弃。
5.客户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有任何可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

公司正在出售的产品:
博兹曼荧光杆菌PCR检测试剂盒直销 | C6 细胞专用培养基 |
胰阔圆盘吸虫PCR检测试剂盒 | 大鼠胃平滑肌细胞 |
胰阔圆盘吸虫PCR检测试剂盒 | 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
胰阔圆盘吸虫PCR检测试剂盒供应 | 小鼠肾小球上皮细胞 |
胰阔圆盘吸虫染料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细胞 |
胰阔圆盘吸虫探针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
乙型副氏菌PCR检测试剂盒 | 大鼠骨骼肌成纤维细胞 |
乙型副氏菌染料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乙型副氏菌探针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大鼠下腔静脉内皮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试剂盒 | 小鼠肾上腺皮质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A型染料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小鼠全骨髓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A型探针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大鼠胰腺腺泡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B型染料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小鼠原代主动脉内皮原代细胞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B型探针法荧光定量PCR试剂盒 | 小鼠棕色脂肪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ccc DNA(HBV-cccDNA)核酸检测试剂盒 | 大鼠骨外膜细胞 |
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培养有含义、培养过程、培养结果和应用四个方面区别:
一、含义不同
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也称初代培养。原代培养是将培养物放置在体外生长环境中持续培养,中途不分割培养物的培养过程。
传代培养是指需要将培养物分割成小的部分,重新接种到另外的培养器皿(瓶)内,再进行培养的过程。
二、培养过程不同
原代培养将动物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离散成单个细胞(常用,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培养过程相对复杂,培养条件要求也高,在所有的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保持培养物及生长环境的无菌。
传代培养是在原代细胞基础上通过等物质消化后继续用于细胞培养的细胞,它与原代细胞具有相同核型。这类细胞在体外可以无限制分裂。一般普通培养条件下都容易生存,传代细胞容易增殖。但也要注意无菌操作并防止细胞之间的交叉污染,所有操作要尽量靠近酒精灯火焰。每次只进行一种细胞的操作。
三、培养结果不同
原代培养细胞会分裂。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细胞接种后一般几小时内就能贴壁,并开始生长,如接种的细胞密度适宜,5天到一周即可形成单层。
传代培养一般传到40到50代。一般情况,传代后的细胞在2小时左右就能附着在培养瓶壁上,2到4天就可在瓶内形成单层,需要再次进行传代。
四、应用不同
原代细胞培养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利用此方法还可直接服务于临床实践。例如,用从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用该培养细胞进行抗癌药物的筛选,来帮助选择化疗方案。
传代培养主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如口腔医学领域重新构建结构复杂的牙根,还有改良羊水细胞培养技术,可多次获得有效地细胞克隆,大大提高培养成功率,增加了可分析核型数量,提高了产前诊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