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注意事项
在操作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克隆抗体时,需严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人员安全:
1. 抗体储存与复溶
- 冻干抗体应在-20℃或更低温度下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复溶时使用无菌去离子水或指定缓冲液,轻柔混匀后静置10-15分钟,避免剧烈震荡导致蛋白变性。
- 复溶后的抗体若需分装,建议按单次使用量保存于4℃(短期)或-80℃(长期),并标注日期及浓度。
2. 实验环境与防护
- 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尤其是处理患者样本时,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及护目镜,避免气溶胶污染。
- 若抗体含防腐剂(如叠氮钠),需注意其毒性,废弃液体应统一收集处理,不可直接排放。
3. 样本处理与干扰因素
- 检测前需确认样本(如血浆)采集规范,避免溶血或脂血干扰结果。高浓度类风湿因子或异嗜性抗体可能导致假阳性,建议使用阻断剂预处理样本。
- 对于低浓度VWF样本,可适当延长抗体孵育时间(如37℃ 30分钟),但需同步设置阴性对照以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4. 质量控制与校准
- 每批次实验需包含标准品(如不同浓度VWF校准血浆)和质控品,确保抗体效价稳定。若结果异常,需检查抗体效期、储存条件及仪器参数(如ELISA洗板次数、流式细胞仪电压设置)。
- 不同厂商抗体的表位结合特性可能存在差异,更换批次或品牌时需重新验证实验条件。
5. 数据记录与故障排查
- 详细记录抗体批号、稀释比例及孵育时间等参数。若出现信号弱或无信号,可尝试提高抗体浓度或优化封闭步骤(如使用5% BSA替代脱脂牛奶)。
- 交叉反应风险提示:部分VWF单抗可能与其他血浆蛋白(如纤维蛋白原)发生交叉反应,需通过Western Blot或免疫沉淀进一步验证特异性。